9
集水坑排水法,又称明排水法,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,在坑底设置集水坑,并沿坑底周围或*开挖排水沟,使水流人集水坑,然后用水泵抽走。该方法宜用于粗粒土层,也用于渗水量小的粘土层。
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设置在基础轮廓0.3m以外,根据地下水量、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,排水沟断面尺寸一般为(0.3m-0.5m)*(0.3-0.5m),其坡度千分之1-千分之5;集水坑宜设于转角处,并每个20m-40m设置一个;集水坑直径(宽度)一般为0.7-1m,其深度宜比排水沟低0.5m-1m,厚街化粪池清理,坑壁可用竹、木等简易加固。
集水井降水的优点是施工方便,设备简单,应用较广。可用于各种施工场全和除细砂土以外的各种土质。在细砂或粉砂土质中,地下水渗出时会产生流砂现象,使边坡塌方,坑底冒砂,工作条件恶化,严重时可引起附近建筑物下沉的危险,此时常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进行施工。
**高段路面的排水可采用漫流或集水方式。漫流方式是将*分隔带固化,化粪池清理,**高侧水通过*分隔带漫流至另半幅路基,通过排水设施排除。此方法因为硬化*分隔带,一方面无法绿化,且无法安装防眩板,另一方面大量雨水汇入非**高侧,影响其行车安全,无论从景观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都不理想,目前在高速公路上很少使用。
集水方式又可分为路缘带集水及*分隔带集水两种方式。路缘带集水是在**高段的外侧的左侧路缘带上设置集水槽,集水槽上设置铸铁雨蓖子,以汇集**高侧的路面水,然后通过一定间距(70-100m)的集水井和连接集水井的横向排水管、边坡急流槽将水流排入路基以外的排水沟、桥涵或**沟渠内。横向排水管管底纵坡2%,凹曲线底部**设置横向出水口。为便于清淤,南城化粪池清理,集水井设于*分隔带一侧,集水井与集水槽之间用预制混凝土板连接。对于挖方路段,东城化粪池清理,调整集水槽底部标高,在**其槽底纵坡不小于0.3%的前提下,将水流引至填方路段设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引出。若挖方段落太长,无法调整时,则路面水经集水槽、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引入加深的边沟排出。